计算机学院
 

据于道 精于用 成于业   

 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师资队伍  党群工作  人才培养  学科竞赛  团学工作  招生就业  校友工作  研究生教育 
团学工作
 组织机构 
 制度公告 
 新闻动态 
团学工作
您的位置: 首页>团学工作>新闻动态>正文
四川公安致全省学生的一封信
2021-04-22 12:23  

亲爱的同学们:

当前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,花样不断,犯罪分子利用电话、短信和网络等手段实施电信诈骗犯罪,尤其是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,严重危害社会治安,造成重大财产损失;少数同学受利益诱惑,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、微信、QQ、支付宝等账号,甚至参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,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、共犯。

请认真阅读此信,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,增强法制观念,远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。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,守住咱家钱袋子: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
一、学生易被骗案件类型

电信诈骗:

1、刷单返利类诈骗:网络兼职刷单、刷信誉、做任务的就是诈骗。

2、冒充客服诈骗类:网购声称商品有问题办理多倍赔款的,或者声称误开会员帮你取消的,或者声称包裹遗失办理赔付的,或者要求私加个人微信、QQ处理订单的就是诈骗。

3、虚假贷款类诈骗:先交保证金、验流水的贷款就是诈骗;网贷声称银行卡号填错需要激活的就是诈骗。

4、虚假征信类诈骗:声称征信有问题可以消除的就是诈骗。

5、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:游戏充值、账号装备脱离正规平台私下交易的一般是诈骗。

6、充值返利诈骗:一切QQ、微信群中以“明星”身份回馈粉丝充值返利等为由要求转账的就是诈骗!

7、冒充公检法诈骗:说到安全账户、身份泄露涉嫌违法,通缉令管制令、公检法之间转接电话、找个封闭地方(旅馆)接受审查、要求提供银行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。

8、冒充领导类诈骗:微信、QQ添加好友自称是学校领导、老师,以不方便用自己名义转账,要求向指定账户转钱的就是诈骗。

9、冒充老师类诈骗:一切在网络上自称学校老师收取培训费用或者要求转账汇款的,请先通过电话、视频核实对方身份!

10、发放补助类诈骗:声称发放各类补助,但要先交钱的就是诈骗。

11、 网络购物诈骗:以低价格诱惑买家、发送非法网站、以各种理由让买家先确认收货的就是诈骗

12、 恶意二维码诈骗:二维码带病毒,扫码后可能会下载木马病毒到手机中,导致财产损失。

13、虚假WiFi诈骗:连上陌生公共WiFi后,骗子便可轻松截获网络数据并破解密码,篡改收款人转账接受账户等方式盗取受害人钱财。

14、钓鱼网站诈骗:不法分子群发短信诱使网民上网操作。网站一般为境外注册域名,逃避网络监管;通过高仿真网站,欺骗网民透露账户密码;再通过连贯转帐操作,迅速转移网银款项。

网络贷、套路贷:

1. 名为“助学”,实则“圈钱”。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,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,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,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,用于“成功注册学籍”。

2. 名为“分期购物”,实则“变形贷款”。一些校园贷平台通过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,鼓励购物平台,实际上也是网络贷。

3. 名为“校友”,实则“骗子”。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,获取信任,假借“手续费、奖励话费”等名义,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,假冒身份骗贷圈钱。

4. 名为“兼职”,实则“陷阱”。不法分子打着“兼职、刷单、招聘”或培新旗号,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名义,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转到指定账号作为“保证金”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。

5. 名为“创业”,实则“敛财”。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,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,以发展“下线”等传销方式,实施逐级诈骗敛财。

6. 名为“帮忙”,实则“借贷”。身边同学苦苦请求,借用你的学生证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“校园贷”、“注册网络公司”出于“义气”,将信息告诉同学,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。

二、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前程,不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。

电话卡、银行卡、身份证是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贷、套路贷等违法犯罪的必备工具,“两卡”泛滥是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正规贷款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,危害十分严重。大量群众因骗致贫、因骗返贫,社会反响强烈。全国正在开展“断卡”行动,严厉打击惩戒违规出租、出借、出售、购买手机卡、银行账户行为。涉及手机卡的,每家基础运营商5年内只保留1张电话卡;涉及银行账户的,5年内不能开立新账户、不能使用网上支付和手机支付等非柜面业务,同时,纳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,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录至个人征信!你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,不要为了小利,还未走向社会,便被社会淘汰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
三、关注“熊猫反诈”微信公众号

“熊猫反诈”是四川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运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,请学生和家长通过该公众号,了解高发诈骗手法、学习识骗防骗技巧,成为反诈宣传的参与者。

最后,再次提醒同学们,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,及时跟老师、家人、朋友确认信息,避免上当受骗!祝同学们身体健康、学习进步!

“熊猫反诈”微信公众号

关闭窗口
 

数学与计算机学院(大数据学院)  地址:攀枝花市机场路10号
电话:0812-3372699  邮编:617000

管理员入口